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黑土地质量提升——黑龙江青冈县深耕旱田一举多得
眼下,黑龙江省青冈县柞岗镇红升村的大豆试验田成为“田间课堂”,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一片垄宽130厘米,垄上播种5行大豆的地块格外引人注目,比当地传统种法多出一行大豆。村党支部书记吕杰兴奋地说:“去年用这种作业方式种植的地块创造了大豆亩产520斤的新纪录。”
青冈县土壤以黑土为主,黑土耕地面积达到261.5万亩,旱田占耕地面积的96.5%,今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9万亩。针对旱田多,粮食作物品种单一的实际情况,青冈县通过结构调整、保护性耕作、科技示范等一系列措施,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黑土地质量提升,开创了旱田增产增收的新篇章。
“旱谷涝豆”,因地制宜调结构
红升村常住农户310户,今年种植旱田1.47万余亩,其中大豆2470亩,超任务面积近200亩。
“俗话说旱谷涝豆,让合适的地种合适的作物,稳粮扩豆就不难了。”吕杰说,“村里的地分三个等级,是按玉米产量分的,一等地亩产2000斤,二等地1600斤,三等低洼地只有1300斤,三等低洼地反倒适合大豆种植。通过密植、接种根瘤菌等技术,去年大豆平均亩产400斤,加上种植补贴、轮作补贴,三等地种大豆的收入不比玉米少,所以能超额完成面积。”
今年青冈县广泛开展了大豆新品推广、减肥增效、大垄密植种植模式试验示范、种子包衣技术和根瘤菌应用。
青冈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隋旭盛告诉记者,该县耕地中高产田13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2%;中产田75.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9%;低产田49.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近年来,青冈县为鼓励农户种植大豆,保障种豆效益,引导农户从中低产田入手扩种大豆,面积从2021年的25.5万亩,发展到今年的35.8万亩,超额完成种植任务,大豆总产预计突破1.2亿斤。
隋旭盛说,青冈县在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高粮食品质,打造优势产区,加快建设优势粮食生产产业带和功能区,结合相关要素调整种植结构。除按照土地类别调整结构外,还按照产业发展调整结构,依托首农集团、龙凤玉米等玉米深加工企业打造187万亩的种植基地,年供给玉米原料120万吨。依托23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带动全县种植鲜食玉米17万亩,总产量达到4亿穗。
此外,青冈按照种植效益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作物,强化特色加工和营销,大力推广万寿菊、绿色有机蔬菜(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汉麻、葵花、南瓜、万寿菊加工产业园区,2023年全县种植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1万亩。
保护性耕作,既打粮又养地
“红升村今年种植的旱田中有9000亩采用免耕种植。”吕杰介绍,红升村推广保护性耕作有6年了,农民非常认可,抗春旱效果明显,在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还有补贴。
建设乡福源现代农机合作社种植面积近2.27万亩,其中大豆1620亩,其余全是玉米。合作社理事长陈志刚说,当地十年九旱,保护性耕作对减缓旱情特别有效,播种时墒情好,春播时,合作社免耕种植的农田每亩减少“整地”成本近40元,还省去了“坐水种”环节,两项相加能省近百元。
青冈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金一鸣告诉记者,青冈县2018年被确定为黑土地保护利用第二批试点县,连续5年承担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任务,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综合措施,有效提升了黑土耕地质量、地力等级。结合青冈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等状况,将适宜本地的玉米连作培肥技术、耕地深松轮作肥沃耕层构建两大技术模式进行模式化推广,总结出了适合当地作业的“一翻两免”“豆米轮作”深松免耕、“覆盖少耕”3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提高黑土地蓄水、抗旱、防涝和保肥能力,实现用养结合、耕地质量提升。
青冈是畜牧养殖大县,畜禽粪污年产量150万吨,全县以村为基本单元规范收集可利用粪污资源,近两年来共集中粪肥100万立方米,还田54万亩。
保护性耕作等黑土地保护措施,得到了全县农民和广大经营主体的支持和响应,黑土地保护区化肥施用量每年减少1%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还田率达到6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4.9%,产量提升5%以上。今年完成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面积12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6%。
农业科技“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带得回”
旱田占比高,提高玉米、大豆单产成为粮食增产提质的关键。青冈县按照优势主导产业原料基地需求,建设8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其中,玉米、大豆示范园区各3个,园区以科技引入、试验示范、生态保护、新品种推介、产业原料基地供给为目标,高标准打造一批示范引领强的观摩教育基地。
红升村有502亩地成为大豆科技示范园区,让吕杰自豪的垄上播种5行密植播种大豆只是示范技术中的一项。这项技术是在130厘米的垄上播种5行大豆,两边的行距是12厘米,中间两行的行距是28厘米。以前小农户种的都是小垄,基本是130厘米分两垄种4行大豆,现在多出一行能多种3000株大豆,预计增产10%-15%。此外,这个示范园区还有农业“三减”、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根瘤菌剂拌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喷施叶面肥等多个技术示范。通过试验示范,最终组装成简单、实用、科学、合理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推进大豆产业稳步发展。
吕杰说,他们以前种植大豆亩保苗1.7万株,示范园区则是2.5万株、2.3万株和2万株3个不同密度,试验品种共计8个;施肥量分为3等。去年示范园区大豆亩产是500斤到520斤,今年产量会更高。
隋旭盛说,通过各项良种、良技、良机措施提升单产,全县每年粮食总产量提高4400万斤。近年来,农技科学推广面积年均都在200万亩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已经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能够科学应对病虫草害,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青冈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连续3年高于242万亩,粮食产量23亿斤左右,通过一项项扎扎实实的增产措施,今年粮食产量将迈上新的台阶。(杨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