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官网
  • 地方动态/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地方动态 >
  • 深情回眸 奋楫前行 ——从沅陵干群的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

深情回眸 奋楫前行 ——从沅陵干群的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07-17
分享到:

连晴不知夏去,一叶方觉近秋。欣逢伟大时代,作为普通记录者、守望人,行色匆匆于途中,抑或奋笔疾书于案牍。某个夏夜,我在滨江一角,感喟光阴,收获厚实。

站在岁月的枝头,驻足回望,这几年来,在沅陵广袤的大地上,有那么多虔诚的守望者,耕耘着祖辈的土地,收获着人间幸福。恰似这回环激荡的沅江水,澄澈清柔至极,奔流千年不息。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不屈不挠的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美丽沅陵。这些,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现撷取几片,用心感知沅陵人民的奋进力量。


年逾古稀来“创业”

2016年12月底,一个湿寒的午后,我受命采访一位年逾古稀的“创业者”符开圣。

符开圣家住借母溪乡桐车坪村,身体还算硬朗,老伴杨六英常年患眼疾,几近失明。自打两个女儿出嫁后,老两口相依为命,耕种两亩薄田,生活十分困难。“没想到活到这把年纪,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谈起目前的生活,老人的脸上荡漾着憨实的笑容。

符老汉口中的盼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他家的羊棚里,30几只体肥毛滑的山羊咩咩直叫;猪圈里的4头大肥猪出栏在即,另有4 头猪仔生长正旺, 还有20 几只山鸡,洋鸭子……这些家底,对于年逾古稀的老两口来讲,是笔殷实的财富,用老人的话讲“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前些年养羊,始终搞不起来,内行的人说我家的羊种不好。”符老汉介绍,养羊需要好品种,还要懂技术,这对于一字不识的老两口来讲,是个不可逾越的沟坎。上年,扶贫工作队和他家结成帮扶对子,送来了两头种羊,还带来了养殖山羊的技术知识。通过科学配种,科学养殖,不到一年时间,符老汉家的羊群就壮大了队伍。

说起县乡两级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符老汉眯成一条缝的眼睛闪着光。符老汉利用政府帮扶的扶贫基金搞养殖,初见成效。他计划今年年底出栏猪、羊各一批,仅山羊可望有四五千元收入,加上4 头肥猪年关俏卖,年收入能过万元。

“不能老想要国家的照顾,趁自个手脚还能动,多做点事,早日脱贫致富。” 县乡扶贫组的关爱,深深打动老人的心。现在,天未亮,老两口就开始做家务忙活起来,“只有摘掉贫困的帽子,才对得住党和政府的恩情。”符老汉决心用部分收入投入来年规划,修缮、扩建羊棚、猪圈,增加养殖规模。

作为七十多岁的老人,热爱生活于斯,脱贫攻坚战哪有过不去的坎。


铁血队长亦柔情

2017年8月,秋老虎肆虐,沅陵大地目之所及火热朝天战攻坚。我慕名对一位扶贫队进行采访报道。

“还能不能抽时间来复查?”上月27日上午十点,郑献忠接通电话时,心头一颤。一堆不算充分的理由搪塞,医院专家方挂电话,而此刻,他的眼角噙满泪水。今年,他都记不清“爽约”了多少个从长沙肿瘤医院打来的催促电话。

“我是母亲的儿子,更是贫困村的扶贫队长。”作为县交通局派往该县二酉苗族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郑献忠,每“失约”一次,就会加深一层对老母亲的亏欠。“面对那么多的贫困乡亲,我只能把‘孝’藏着掖着。”

之前,他带领工作队住在二酉乡刘婆溪村扶贫,2017年3月,因工作调整,被派往血水潭村任扶贫队长。“一个月住村22天,这是常态。”郑献忠介绍,在脱贫攻坚高压下,他和县邮政局住村工作队员吉珍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两率一度”入户调查建档立卡,他一个多月没离开村子半步;村合作社发展产业,试种金丝皇菊、养稻花鱼,他和村干部连日奔波在外县苗圃基地和村种养场,直到幼苗初长成,他始终坚守一线。

爱人张菊来了,读大二的儿子来了,他们要看看郑献忠着的什么魔,是一块什么地方让他乐不思家。接站接到二酉集镇,数月不回家的他边开车边“讨好”两位至亲,“血水潭,名字有些瘆人吧,可是村里的老百姓朴实得很。”颠簸在去往村子的山间弯道上,他指指脚下公路,“扩宽了一米,赢得了民心。”

“血水潭,坐落在二酉苗族乡西部,与古丈县毗邻,距集镇14公里。村辖10个村民小组,295户、1152人,其中贫困户112户、457人,今年计划脱贫19户、81人。”这组上墙的数据,被扶贫办无数次印刷,让扶贫队牵肠挂肚,也让郑献忠的妻儿明白了什么。

妻儿用脚步丈量他走过的每一寸土地,理解了他的执着,原谅了他的行为。

“跟这样的工作队干,我们脱贫有望。”这是村干部和村民对工作队的评价。郑队长告诉笔者,血水潭村村干部工作扎实,使他也看到了脱贫希望:村书记向小平和主任向君富几乎住在村部轮流值班抓脱贫;报账员兼扶贫专干宋贻刚在今年强降雨中,奋力抢险却顾不上自家瓜菜;支部委员向太军本身是贫困户,主动要求退出。

谈起当下最迫切的事,郑献忠说有三个,一个是村里两项滚水坝工程抓紧动工;另一个是洪水冲走的20亩鱼田再放养稻花鱼;再一个是,等八月份市里巡查结束后,陪母亲去省城复查“兑诺”,否则,年近8旬的父亲又该着急上火了。

铁血队长亦柔情。郑献忠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忠,什么是孝。


志在沅水清如许

2018年一个夏日清晨,我站在沅江水畔远眺,碧绿的沅水似丝带缓缓飘舞,两岸草青花红,景色秀丽。

“咱们鱼馆做生意,注重一个‘德’字。”何为德?7月5日,沅陵县“老面鱼馆”老板赵光玉对记者说,她打响的是“鱼”品牌,吃的是大自然的饭,就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维护自然。

她是这么说,也是如此做。自接到沅水船舶整治指令后,她第一个响应号召关门停业,并迅速选好新址,第一个把鱼馆搬上岸。

赵光玉的水上老鱼馆投资二十几万,鱼源产自五强溪库区,水面餐饮环境优雅,加上诚信经营,赢得了好声誉,有一批固定客源,鱼馆宾客如潮,生意红火。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保护环境,沅陵在大抓水源整治,我们肯定会积极配合。”前段时间,赵老板在新闻里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考察,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她积极响应号召,全力配合县里做好船舶整治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虽然生意没有以前好,但酒香不怕巷子深,相信会越做越好。”如今搬迁至沅陵教师新村2号门面,租用的是江景店面,主打的是地理标志产品,赵老板做鱼馆生意有信心。

沅陵“天天有余”和“牧居渔村”两家水上餐饮店的投资均超过百万元,为装修店面,他们还借了不少钱。

沅陵水上船舶专项整治行动后,包括“天天有余”和“牧居渔村”在内的5家餐饮船舶都积极响应号召,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停止经营,并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其中,“老面鱼馆”“天天有余”主动将餐饮业务搬迁上岸,“河头鱼馆”则准备将趸船迁移至指定区域,专门做水产品交易市场,“牧居渔村”“胡三渔庄”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合适项目。至此,沅陵水上餐饮船舶整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县整治办工作人员介绍,餐饮船舶普遍投资多,取缔损失大。在实际工作中,5家店主均不计利益得失,此呼彼应,乐于接受党和政府决策。据了解,当年沅陵水上船舶专项整治工作共涉及63艘趸船,除3艘公务趸船、4艘加油维修船、6艘过渡船、3艘规范船外,拆解了47艘船舶。

不以小利计,只愿水更绿。2018年,沅陵人民再现了在库区大移民中所展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和牺牲奉献精神。


我以青春许人民

2019年中秋时节,我的脚步穿梭在深山苗寨,探寻一位“战斗”在扶贫前沿的大学生村支书——陈洪福。聆听他的别样的青春奋斗史,感悟一段段矢志扶贫的故事。

九月的沅陵县二酉苗族乡施溪村深山苗寨,丝丝寒意侵袭。陈洪福鼻梁上的高度眼镜片,在这个秋的清晨起了薄雾,此刻他正行走在位于代家坡组的果木基地,秋意渐浓,哪畦果园该灌溉湿润,哪株果树该剪叶修枝,他一一记录在案。

担任村支书两年来,无论炎炎烈日、刮风下雨,还是月华霜重、天寒地冻,陈洪福都常年奔走和忙碌在深山苗寨。在一线扶贫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私车公用,行程48000多公里,跑坏8个汽车轮胎,加了几万元的油,都是自掏腰包。有人笑他傻,更多的人赞他是脱贫的领路人、群众的贴心人。

支部书记是村民致富的领头雁,位子不高,但责任重大。正如陈洪福经常说的,岗位可以平凡,工作不能平庸。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施溪村,“八山一水一分田”,油茶原是村里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长期缺乏管护,2000多亩油茶林荒芜。

众所周知,产业扶贫面临诸多风险,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为稳妥起见,他邀请专家现场把脉,奔赴永顺实地取经,寻找实力公司带动,几番周折,最终确定油茶产业发展方案:低改千亩,分期开发,保底分红,利益共享,让农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就近务工有薪金,入股分红有股金”。

油茶花开茶子红。第一期低改500亩完成后,沉寂几十年的荒山终于被唤醒,茶籽压弯了树的枝头。仅此一项,就为油茶农户增收近千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珍珠只有串在项链上才更加璀璨。”他和“村两委”按照“四跟四走”的精准扶贫思路,于2018年8月成立沅陵县五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先后发展了生态养猪、钩藤种植、桶装养蜂等产业,与所有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乡亲们渐渐富裕了,陈洪福也笑了,可面对自己的家庭,他却默默无语。当上村书记后,每月工资约2000元,由于私车公用,开支明显增大,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小。为了赚点钱补贴家用,他的老母亲去了深圳打工。由于扶贫任务重,他住进了村部,很少与县城的妻子团聚。每次回家,2岁的女儿老粘着他,生怕他走了;每次离开家时,女儿都会扯着他的衣角,哭喊着“爸爸,别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山路弯弯,情意绵长;施溪潺潺,载着希望。陈洪福把青春年华付诸武陵深处的山山水水、深山苗寨的乡里乡亲,他和苗家儿女的梦一同延伸至远方。


廿载扶贫不了情

2020年5月的一天清晨,我从县城乘车出发,一路颠簸一路景,于午时抵达凉水井镇小枫溪村。

举目远眺,这里青山逶迤,植被繁茂,村部前一条小溪水流潺潺。听说,这里有位“扶贫专业户”,二十年如一日扎根多个山村,不获全胜誓不收兵。他就是沅陵县财政局驻凉水井镇小枫溪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胡明发。

“路面加宽了,车行人走方便了。”村民冉大爷说,要看全村公路的最大变化,就要去云雾山。云雾山海拔800多米,登顶远眺,隔两重山便是溆浦县。山顶终年清风爽朗,温度比山下低四五度,小枫溪村天湖池组就坐落在云雾山临顶处,一条长2.9公里的崭新公路盘山迂回至顶。

“修筑这条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胡明发说。该组有14户人家,世代居住山上,农户稻田呈梯次分布山间。他介绍,当初也想动员大家整体搬下山,然而一旦下山,老百姓劳作困难,田地将逐渐荒废。为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再大困难也要修路,既是留住田地的需要,更是服务百姓的使命。

说干就干。胡明发多方奔波筹措修路资金,工程很快开工。期间,劈石凿岩,工程难度非常大,天池湖的村民们踊跃报名参加,干群携手战胜了重重困难,不久,一条直达山顶的盘山公路修通,公路21道拐成为一道道靓丽风景。

这还不算完,工作队又为该组家家户户铺设便民小道,预算932米,后来村民们的堂屋、客厅都申请铺,结果超了支,扶贫队全买单。这期间,胡明发为筹措资金四处求援,白发多了几许谁人知。

2000年1月赴张家滩乡六都坪村开展建整扶贫,到如今小枫溪村的精准扶贫,胡明发在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

20年,他的足迹遍布六都坪、楠竹、冉家等10个村,他培育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他播撒的莲花香飘百里。而他自己,从“小胡”到“老胡”,从一头黑发变成了两鬓苍苍,他自诩“我只是一名‘引路人’”。

漫漫扶贫路,殷殷为民情。20年春华秋实,20年风雨兼程,胡明发从一个村庄到又一个村庄,从一处炊烟到另一处炊烟,他始终锁紧“引路人”的职责,用双脚丈量土地走出一条又一条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用双手扶起一个又一个贫困的家庭,用心用情用行动演绎了极为精彩的扶贫人生。

后来,欣闻胡明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我很是欣慰,他实至名归。


千年古寨守望人

2021年9月23日,我和同事来到二酉苗族乡莲花池村,探访这个千年古村落。

当天阳光普照,白云悠悠,莲花池古村的青石板小巷、古老的阶、白墙黑瓦在阳光下如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推开向宗彦故居的木门,走进“老官堂”,正看见向邦成、向发海两位老人忙着翻阅古籍祖训的身影。

该古村落的灿烂文化保留至今,离不开向氏后人们的守护,向发海、向邦成两位老人就是其中重要的“守护人”。

“他住的这个地方处于龙头山其中龙头的额部,意为机密之地。这里的阶梯分为两段,分别是九级和五级,代表九五之尊,虽只有皇帝能享,但‘向老官’战功赫赫,皇帝特赐。”眼前这位滔滔不绝、慷慨激昂的老人便是向邦成。今年69岁的他,是向氏家族的第36代族人,曾于沅陵多地的供销部门工作,后担任过副乡长兼宣传干事职务。

2012年,退休地向邦成经书记向发海和企业家向刚的介绍,对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从一无所知到有了初步了解,他形容自己如同睡梦中惊醒,刻在基因里的乡愁与骨子里的责任感,促使着他走上了漫长的保护古村落的道路,这条路他已经走了十年。

“他们的这种信念感真的十分强大,一通知就到。”莲花村村支部书记向长征介绍,同样是守护者之一地向发海,一得知笔者探访古村落,便马不停蹄地买了次日凌晨四点的车票,从怀化到沅陵,从沅陵到莲花池村,一位74岁老人的辛苦奔波,只为这一村,这一段难以割舍的乡情。

“我每个月都要来这里很多次,一次200元车费,一年下来就要几千元。”向发海的三个女儿都在怀化定居,儿女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他本可以在怀化一直享受着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不用为此奔波辛苦,但是因为对家乡的热爱与守护古村落的责任,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对于其中的历史文化,二位老人早已烂熟于心,走到哪里都能信手拈来。他们深深眷恋的故土,将二人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二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并肩作战,惺惺相惜,一个有主意,一个肯做事,互相欣赏,配合默契,他们不仅是工作上的“好同事”,更是生活里的“好朋友”。

“能守护这么多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心里的乡音乡愁。”提到做这件事的初心和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向邦成给出了坚定的回答。“建设家乡,为村为民,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向发海表示,对于现今取得的成果,他倍感欣慰,“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发展文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鉴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莲花池主打的宗亲游、古寨游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宜人的生态环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把手”活出了样儿

2022年8月8日,在“油菜花之乡”——沅陵荔溪乡,我邂逅了张祖武。

在一处垃圾池旁与张祖武照面,炎炎烈日下,他以残疾的右手为依托,左手挥锹清运垃圾。这位中等个头、其貌不扬的汉子动作麻利,挥汗如雨,目光坚定。

张祖武早年在深圳打工,一次工作时被正在运行的机器绞断两根手指,被迫回到了家乡。本是勤快人,他闲不下来,返乡后,他在家乡打点零工,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颜红艳,结成连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5年初,颜红艳突患重病,导致下半身瘫痪,丧失了劳动能力。彼时,他家中不仅有两个小孩在读书,还有古稀之年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他们的家庭风雨飘摇,所有的家庭重担瞬间压在张祖武的身上。

他通过多方人士帮助,购置了一台蓝色货车,聘请了一名司机,自己负责垃圾搬运,干起了荔溪乡全域垃圾清运工作。自此,每天天还未亮,张祖武便早早起床,一边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为其穿衣洗漱喂饭,一边要为一天的垃圾清运工作做前期准备。这一坚持,就是八年!

“每天早上7时,都能看到祖武的垃圾清运车在清运垃圾。”坚持早起晨练的颜大爷说。张祖武每天早上清理完垃圾池的垃圾后,将车开往县城垃圾运转中心进行处理,跑完一趟回来已经到了下午。这时候他要马上回家照顾妻子,陪伴妻子做康复运动,就这样日子一天天重复上演着。

好在经过8年的坚持,张祖武家的生活逐渐好转了起来,妻子现在可以依靠助行器慢慢行走。2020年底,张祖武又成立了沅陵县皎洁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向着更加专业化的路子发展。

然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生产质量的提升,垃圾产量日益增加,垃圾运输压力也随之增大,张祖武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了情况。荔溪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联合张祖武多方筹资,重新购买了一台专业的垃圾压缩车,用以替代原来的蓝色货车。2021年底,垃圾清运方式也由过去的“一场一清运”改成“一天一清运”。

“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张祖武秉持初衷依然忙碌于家乡热土,为全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八年守护病妻不离弃,这位有情有义的汉子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令人肃然起敬。如今,随着妻子病情的逐渐好转,张祖武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他们一家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022年12月,张祖武入选2022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候选人名单,我颇感欣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活曾经给予张祖武沉重打击,他却报之以坚强,迎难而上,活出了样儿。


矢志创业报家乡

2023年2月初,在“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沅陵太安社区,我与李海云照面。之前,听闻李海云此人,缘于安置区的“德云服饰”帮扶车间。

李海云出生在沅陵县北溶乡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读高中那年,因家里交不起学费辍学了,他16岁就来到福建泉州打工,第二年,又辗转来到了浙江杭州,第一次接触了服装行业。

由于小时候穿衣都成问题,因此李海云对服装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在服装厂拜师傅、学技术,兢兢业业工作,并下决心在服装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海云在服装行业打拼近20年,经过多重波折,起起落落,终于有了一定的积蓄,并学会了管理知识和服装生产技术。

彼时的沅陵老家还是贫困落后。“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他感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做点什么,且当时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能为从大山里搬迁到安置区的老乡们创造就业机会,就是帮困扶弱、报答家乡的最好方式。

整合资金、购买设备、打招工广告,于是他马不停蹄。在沅陵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多次调度和大力扶持下,沅陵县德云服饰有限公司帮扶车间(原扶贫车间)正式在太安成立,2020年,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就业及家庭受益人口69户、296人,一举解决了搬迁安置户的劳力就业问题,达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

在德云服饰工作的工人,大多来自于安置区的脱贫群众,李海云带着深厚的感情,和他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公司一直稳定生产,员工们的工资也是节节攀升,看到这些,他很欣慰。目前,太安社区德云服饰公司有80多名员工,有的是行动不便、有的上了年纪,对于他们上门求工作李海云从未拒绝,一一妥善安置在工厂上班。比如,公司为残疾工人李西玉每年底都发1000元奖金;凡是公司工作的困难户,都有年终奖,并按照每年递增100元标准发放。同时,在节假日,公司搞聚餐等多项团圆活动,得到了员工的高度认可。2022年,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受到冲击,即使这种情况下,全年为员工发放工资200多万元,员工们该有的福利一项不落下。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李海云说,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从未忘记父母的殷切叮嘱,回报家乡和社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这几年来,他为家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为沅陵农村学校贫困生赠送校服300多套;为北溶九校创立了“海云”助学基金,用来资助特困生,并为该校赠送校服300多套;为沅陵县特殊学校赠送校服160套,等等。

汤汤沅水,奔流不止;千年古郡,生生不息。这几年,我一直穿梭在沅陵广袤大地上,用镜头记录,用心作文,既看到了破茧成蝶,又看见了繁花似锦。时至今日,回味陈年往事,依旧感动不已。掩卷长思,在喟叹沅陵山水神奇之余,更为此地一人一事赞许。是这些朴素的人民,接续创造了当下的灿烂,他们值得拥有辉煌璀璨的明天。中共沅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瞿云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